
天水市博物馆为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,弘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,加强馆校合作,共同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,11月3日,接待服务部主任杜丽敏等8名社教工作人员,携《天水市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展》及本馆特色研学课程走进清水县原泉小学,清水县西关小学,开展流动展览、研学课程进校园活动。

清水县原泉小学是史载甘肃省最早的学校之一,位于清水县县城,原为文庙旧址,现是县直属学校。3日上午,在校长刘俊霞的热情接待和周密安排下,展览活动在学校操场开展、研学课程在教室举行。讲解员彭玉婷以馆藏精品展板内容为依托,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详细耐心地为四年级300余名学生讲述了人文始祖伏羲的功绩、天水地区的历史文化及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,让同学们多角度的感受到天水作为八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,对家乡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,激发了学生们热爱家乡、保护文物的责任。


博物馆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,天水市博物馆结合馆藏资源,开发了不同题材的研学课程。“巧手慧心——绘制团扇”“竹木春秋——简牍制作”是本馆特色活动也是本次进校园活动课程,社教讲解员张娅、杨朝迪、王肇逸、郭雪雅分别为四、五年级学生展开了博物馆课程讲解、体验手工制作等,活动中,学生们认真聆听的同时还不断地举手提问,宣讲老师和学生们在热情互动下完成了研学课程。本次活动,强化了学生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,加深了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、培养了学习传统文化兴趣,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,鼓励他们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。

3日下午,博物馆社教人员走进清水县西关小学,工作人员在宽阔的操场摆放好展板后开始了流动展览讲解。校长刘勤学也引领博物馆工作人员参观了“乡村学校少年宫”,并介绍了少年宫的职能、活动项目。

在少年宫,五年级同学们参加了“怀袖雅物——折扇绘制”“墨拓传情——传承古老技法,邂逅历史文明”博物馆研学课程,通过听PPT讲解、查资料、看图片、实物展示、体验制作等形式,学生们知道了中国传统扇文化有着极其深厚的底蕴、了解了拓片的起源、发展、文化内涵等相关知识,感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智慧的同时,油然而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。学生们看到自己绘制的折扇、拓出的不算完美的作品,都说这是第一次学习体验制作拓片,希望博物馆的老师们再来学校,那时他们拓出更完美的拓片作品。

习近平总书记讲“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,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,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”。今后,我们会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,不断挖掘文物身所承载的历史、科学、艺术价值,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,让青少年在德育的熏陶中获得丰富的精神滋养。
(天水在线编辑:康翠霞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