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3日上午9点,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全体师生共计200余人在天水伏羲庙景区开展了一次特殊的研学之旅。

天水市博物馆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,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,策划不同内容的研学与实践教育课程,打造了特色鲜明的文化主题品牌,将“游”与“学”交融,让青少年通过参加活动,提高学习能力,增强社会责任感。本次研学活动并非简单的参观游览,而是一次更深层次的馆校合作教育活动。

首先,师生们在伏羲庙中院有组织地举行了祭祖仪式,表达了对人祖伏羲的崇敬之情。祭祀结束后,学生们分两组参观伏羲庙、博物馆展厅,随后体验简牍制作社教活动。通过参观伏羲庙、博物馆陈列展厅,孩子们了解了伏羲文化以及天水地区的历史文化。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、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随后,同学们在明道堂会议室体验简牍制作社教活动。简牍是中国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,为未编成册之称。在纸发明以前,它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,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讲解员通过PPT课件向同学们讲授了简牍的发展历史等相关知识,细心解说示范简牍的编制过程。随后,同学们手拿竹简、线绳,专心投入到了竹简的串编制作过程中。制作结束后,同学们又认真地在自己亲手制作的竹简上摘抄古代文献,进一步感悟汉简书体的韵味。

研学旅行是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体验深度融合的重要形式,也是博物馆社会教育探索的新形式。本次动手体验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,激发了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,增强了文化自信。
(天水在线编辑:康翠霞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