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西垂有声
《史记》“三家注”之一《史记索隐》为唐代司马贞所著,其在《秦本纪》文末处,述赞曰:“非子息马,厥号秦嬴。礼乐射御,西垂有声……”,西垂有声便出自此。秦人直系先祖非子初居西犬丘,后因养马有功,而被周孝王分土邑秦列为附庸,且使复续嬴氏祀,号为秦嬴。
展览时间:
2019.5.25 — 2019.7.25
展览地点:
天水市博物馆临展厅(天水市秦州区伏羲路110号)
主办单位:
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
天 水 市 博 物 馆
展览单元
第一单元 嬴秦渊源
根据《史记·秦本纪》等文献记载,秦族最早源于以玄鸟为图腾的东夷少昊部落。商末,秦先祖中潏开始西迁为商保疆,史称“在西戎,保西垂”。西周时期,大骆、非子居犬丘(今礼县一带)为周牧马,非子因养马有方,被周孝王“召使主马汧渭之间……封其土为附庸,邑之秦,使复续嬴氏祀,号曰秦嬴”。秦邑在今天水张家川、清水一带。近年来,甘谷毛家坪遗址、清水李崖遗址的考古发掘,以及对清华楚简《系年》的研究,基本解决了嬴秦来源的问题,证实了以上文献记载的真实性。
本单元通过秦人来源、首次发现、李崖之谜、最早秦墓及殷商遗风等板块展示考古学上所能解决的秦人来源问题。

(李崖遗址)


(李崖遗址出土器物)
第二单元 秦霸西戎
公元前771年,周平王东迁洛邑,开启了东周时代。秦襄公护驾有功,被平王封为诸侯,并赐“岐以西之地”,秦遂正式立国。秦人开始东进的步伐。在东进受阻的情况下,向西攻略,后经过近150年与戎鏖战,历文公、宁公、武公、穆公,终于在秦穆公三十七年(公元前623年),益国十二,开地千里,遂霸西戎。
本单元通过襄公始国、文物浩劫、郡县滥觞、子车戍疆等板块展示秦人发家史。

(甘谷毛家坪遗址)

(青铜鼎)

(陶器组合)

(毛家坪遗址出土器物)
第三单元 西戎绝唱
春秋中期,秦霸西戎后,土著西戎从此衰落,而另外一支来自于北方草原的戎人占据陇山东西两侧。以天水张家川马家塬、清水刘坪、秦安王洼墓地为代表的一批战国晚期西戎遗存,可能与秦人统治下的绵诸戎有关。此后西戎便销声匿迹,这些西戎遗存其奢华葬俗为其一绝,堪称“西戎绝唱”。
本单元通过强戎式微、惊人发现、奢华葬俗等板块展示秦人庇护下西戎贵族的生活状态和礼仪制度。


(动物形车饰)

(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文物)
第四单元 成果丰硕
2004年,北京大学、西北大学、中国国家博物馆、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、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五家单位合作成立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。十年来,围绕课题在国内、国外先后召开学术研讨会八次,已出版或即将出版的考古报告、专著、图录十余种,已发表调查、发掘简报二十余篇,研究论文近百篇。
十年来,在资深考古学者的带领下,来自五家单位的中青年考古工作者、高校教师始终战斗在考古第一线,随着考古调查、发掘工作的展开和研究的深入,他们也迅速成长起来,并成为学科的中坚力量。同时,来自北京大学、西北大学、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本科生近百人、硕士生50人、博士生15人,先后参与课题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,除完成田野实习报告外,还产生硕士论文15篇、博士论文5篇。
本单元主要靠图版形饰展示十多年来,秦文化与西戎文化研究项目所取得的科研成果、人才培养,以及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支持。
经过十多年的努力,我们对早期秦文化的年代、特征、分布、都邑、陵墓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。学术探索的道路漫长而曲折,至今仍然有一些问题,需要我们在探索中面对并解决。今后,我们要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行,多学科、多角度对秦戎关系、早期祭祀遗址、秦汉国家祭祀制度等问题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研究。

(马家塬墓地出土文物)
注:部分图片资料选自《西戎遗珍—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文物》一书
编辑/ 裴建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