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,也是每年农历新年中的重要节日。每逢元宵必有一“闹”,因而又称闹元宵。赏花灯、猜灯谜、观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贯穿其中。灯笼又称为灯彩,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,它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。谚语有说:“十五到、花灯俏”于是元宵节便有了游灯习俗。为了传承传统文化习俗,天水民俗博物馆开展“大红灯笼高高挂”元宵花灯制作社教活动让小朋友们通过文化小课堂、主题灯笼亲子DIY、老宅游花灯三个环节更加生动地了解正月十五的文化内涵。

在文化小课堂这个环节里,讲解员从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传统习俗说起,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与元宵节有关的古代典故、趣味传说、俗语成语等相关知识,并介绍了灯笼的背景知识和发展演变。

接着在主题灯笼亲子DIY环节中,由家长和孩子齐心协力完成了灯笼的制作。提着花灯闹元宵,几乎是每个人小时候的元宵记忆。为了深化元宵节赏灯主题,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加深对节日的理解和记忆,讲解员带领小朋友们提着做好的灯笼在百年老宅中游花灯,以期盼来年一切顺利。一盏盏灯笼照亮了民俗馆的院落,家长们纷纷表示,参与传统节俗,亲手制作灯笼,亲历游灯,这将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美好回忆,这些活动赋予了节日更加生动的文化内涵。

此次活动,小朋友不仅学习了解了元宵节的传统习俗,而且还自己动手制作灯笼,既学习到了知识,又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,促进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,也让天水民俗文化和天水民俗博物馆“活”了起来。
(天水在线编辑:陶静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