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9月13日上午,天水市博物馆组织开展了主题为“声音的产生与传播”的科普活动。

与往期以实验操作反映科学知识的形式不同,本次科普教育活动主要以ppt的讲解方式揭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,让青少年直观、清晰地了解活动主题。科普老师抖动手中的白纸,敲打桌面,让他们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声音,待青少年表达自己的想法后,科普老师揭示了声音产生的原理:物体振动会引起空气分子疏密程度的变化,产生纵声波,从而产生声音。声音既可以通过空气传播,也可以通过液体、固体等介质传播。

普及声音传播原理后,科普老师开始指导青少年动手制作古代的传声工具——传声筒。将棉线的一头穿过纸杯,用小木棍将杯中的线头固定,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固定另一个纸杯,一个简单的传声筒便做好了,科普老师拿着纸杯放在嘴边,将另一头的纸杯递给一个小朋友并让他将纸杯扣在耳朵上,轻轻说了一句话,其他人什么都没听到,而棉线那头的小朋友竟惊奇地睁大了双眼。为了探明究竟,孩子们两人一组争先恐后地制作起了传声筒,欢声笑语回响在天水市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教室里。

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为科普月系列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,将科学知识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传播出去,是科普教育基地的工作职责。我们将继续搭建、利用好社会教育的平台,让科普教育工作更上台阶。

(天水在线编辑:陶静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