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 线 藏 巧
——天水民俗博物馆民间刺绣艺术展开展
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地方,据传伏羲氏养蚕化布,改善衣着,开启了农桑业的先河。心灵手巧的中国先民又用丝线绣出各种图案,为生活添彩,于是就形成了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中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之一──刺绣。刺绣俗称“绣花”、“扎花”,是在织物上按设计的图案穿刺,通过运针将线条组织成彩色图案的技法。
在丝绸之路沿线,遗留下了许多形式各样的刺绣,尤其散见于河西走廊的绣品,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,成为陇绣的代表作。直到如今,在甘肃东部民间仍然完好的保存了民间传统刺绣技艺。本次展览以展示天水民间刺绣艺术为目的,共展出刘云帆、吴玉花等艺术家的刺绣艺术珍藏品和作品百余幅,通过古代刺绣、丝路陇绣、丝绣文创三个单元,展现了新时代的丝绸之路上天水刺绣艺术的新风貌和传承创新。该展览展期2个月,该展览从2018年4月5日开展预计于2018年6月5日展览结束,展期2个月。
此次展览在策展当中将民俗文化和非遗传承项目、非遗传承人结合起来,将刺绣民俗文物、刺绣作品和刺绣文创产品结合起来,拉近了观众与展品之间的距离,让展品活了起来、让展览活了起来。
(天水在线编辑:陶静) |